close
Blogtrottr
[網路城邦/城市討論排行榜╱最新推薦]
[網路城邦/城市討論排行榜╱最新推薦] 
Compare Hotels

Find great prices for amazing hotels wherever your next destination may be. It's simple to search 100+ sites at once!
From our sponsors
初訪蔣老先生故鄉溪口
May 24th 2014, 10:37

我在上篇深入僑鄉青田一文中曾提及,我回奧後將另文報導,有關今年三月走訪蔣老先生故鄉溪口的所見所聞,本文正是為著兌現此一諾言而寫的。但有關溪口報導的著作實在太多了,要想寫得吸引讀者談何容易。因此本文內容重點將放在睹物思人後的感性陳述,而不僅限於景物的描繪。                                                          

             我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曾在臺灣國防部憲兵營服過兵役。在臺灣的人都知道,臺灣的總統府國防部是在同一棟建築物內,即過去日本殖民時期留下的總督府。在裡面的工作人員,不知是出於避諱,還是出於安全考慮,對蔣老先生不稱總統而稱老先生。例如老先生將于今天上午十點鐘來上班等等。久而久之,我也就養成了使用此一稱呼的習慣了。這就是本文標題使用蔣老先生一詞的緣由。當然這其中也寓有我個人對老先生的一份尊敬之意。

            蔣老先生是一位頗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他的是非功過,恐怕要再等一兩代人後,才能做出更客觀公正的評價。若說領導北伐與抗戰國共兩黨都做出過貢獻,不是蔣老先生一人領導的結果,但臺灣的光復與守護,他卻明顯地具有功不可沒,無人可及的功勳。上世紀五十年代,我還在念初中時,就聽家父談起過,美國人願意向國軍提供軍餉,但條件是,部隊的副指揮官必須由美國人擔任。此一建議遭到蔣老先生斷然拒絕。過去臺灣軍人與軍眷生活之清苦,生活在圈內的人,必定記憶猶新。但大家寧可過苦日子,也不願臺灣淪為美國的准殖民地。只此一例,已足見蔣老先生的人格操守仍是值得欽佩的。

            沒到過溪口,無法理解,為何蔣老先生到臺灣後,總是對自己的故鄉日思夜想,念念難忘。當然每個人對自己的故鄉都會有一份難舍之情,但像蔣老先生那樣思念故鄉的,卻是罕見的。什麼四明山,雪竇寺,千丈岩,妙高臺等,我們還在念中小學時便已耳熟能詳了,因此對這些名勝古跡令我嚮往已久。蔣老先生到臺灣後,每當發現有與其故鄉溪口風景相似的地方,必然留連忘返,甚至設下居所,長期居住。據我所知,大溪與角板山的一些風景線就被認為與蔣老先生故鄉溪口,有神似之處,因此就成了他最愛去的處所之一了。

            大溪與角板山真地與溪口有相似之處嗎 或許從某一個角度,某一個時辰看去,會有相似之處,但我卻沒看出來。或許是經過了六十多年,溪口已起了變化,與蔣老先生當年在大陸時看到的景觀已不相同了。我問過當地人,溪口的街道與建築與當年相比,確實有了一些變化,尤其是進鎮口的那段路。但我認為,建築與街道或有變化,但山水是固定的,不可能起太大變化。或許是蔣老先生思鄉情切,凡看到有青山綠水的地方就懷念起自己的故鄉來了吧。

            我必須說,溪口確實是一個少見的漂亮城鎮,尤其是沿溪流的兩旁,更尤其是過了武嶺門後,蔣老先生故居豐鎬房前的那一段。誰住在這樣風景優美的地區,在離開後又不會日思夜想呢?   經國先生風雨中的寧靜一書中,曾對其父子于1949年被迫離開故鄉溪口時,所懷有的依依不捨之情,有過較詳細的陳述。來到溪口,似乎走進了蔣氏父子當年的心境中一般,在欣賞好山好水之餘,心頭也難免泛起了幾分沉重。

            我是在同往浙南地區尋夢的小留陪伴下,乘長途公車到奉化溪口的。下車的地方竟然是個前不搭村,後不著店的地方,連找個計程車都有困難。正當我在詢問司機該怎麼辦時,一位前來取貨的小夥子說,請稍等一下,我可以送你們去奉化市區。我說,您幹嘛對我們這麼好呢? 他說,我常去臺灣參加長

途自行車旅遊,經常獲得臺灣人的幫助與照顧,令我感激不盡。今天難得有還報的機會。我說,您怎麼知道我是臺灣人呢 他說,從您的口音中聽出來的。

這位像天使一般可愛的小夥子開車把我們送到了奉化城裡。然後他說,很抱歉,我必須立刻把貨物送到廠裡去,無法送你們到溪口了,我替你們叫部計程車吧。

我們上了計程車後,還沒來得及回過神來,他就搶著把車資替我們付了,然後擺擺手匆匆離去。不覺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我感激這位小夥子,也感激那些

能善待大陸同胞的臺灣人。心想,如兩岸同胞都能如此恩恩相報,該多好呀!

            從奉化到溪口,車程僅約二十餘分鐘。公路兩旁都是桃園,三月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只見車窗外兩旁盡是一片粉色,煞是好看。司機對我們說,三天前蔣孝嚴先生才到溪口來替祖母毛福梅女士掃過墓。並且說,他第一次到溪口來就住在你們要去的酒店中,並在酒店中大宴賓客,請的都是上了年紀的父老鄉親,而且飯後還向每人發送了相當數額的禮金。司機說得興致勃勃,我們也聽得津津有味。從司機的言談中,我可以感受到,溪口人對蔣氏父子及其後人非但沒有反感,還懷有一份深深的鄉誼。

            穿過武嶺城門,步行約五分鐘就可到達蔣老先生的故居豐鎬房。貫穿城鎮的石門溪水色清澈,有兩座長橋跨越兩岸,就流經豐鎬房前。在武嶺城門旁有一座小山丘,通往山丘的小徑兩旁,有兩排高大茂密的樹木,棲息著無數小鳥,發出清脆動聽的鳴叫聲。豐鎬房是蔣老先生的祖屋,原來只有一棟木質結構的房屋。據說蔣老先生發跡後,將左鄰右舍的房屋都購買了過來,因此擴大了好幾倍。內外都有花園。印象最深刻的是,蔣老先生在最老的祖屋右手邊,修建了一個窄窄的樓梯通向二樓,左右都配有扶手。據說是蔣老先生考慮到母親王太夫人是小腳而特別設計的。為的是王太夫人靈魂回來探視時,上樓不會有困難。這與其說是蔣老先生的迷信,不如說是他對亡故母親的思念與孝心。另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花園裡有一個通向外頭的小門, 1939年日機來襲時,經國先生的生母毛福梅女士,正穿越此門躲避時,不幸被炸跨的院牆所壓導致喪生。經國先生曾在其母親遇難處親書以血還血數字,刻石紀念。

            第二天一早起來,便隨女導遊去遊覽雪竇山風景區。不巧雪竇寺舊殿正在整修,僅新殿可供禮佛,參觀。我對新建築物興趣不大,沒有入內參觀。但寺後山上一座據說是世界第一大彌勒佛的坐像,金光閃閃,頗吸人眼球,不必進入寺內,遠遠便可看到全貌。我最感興趣的還是妙高臺,因此一馬當先急著往山上走去。途中我們經過了百丈岩。往下一看深不可測,不覺有些昏眩了起來。此處瀑布令我想起了過去臺北陽明山公園裡的一處人工瀑布。二者確有些神似。我猜想,可能是當年有人特意建造起來,以慰蔣老先生思鄉之情的吧。現在此一瀑布,隨著蔣老先生的去世,早已不見了。

            妙高臺據說是蔣老先生兒時隨王太夫人游山時,便已看中的一處風水寶地。三面淩空,前臨萬丈深淵。他與宋美齡女士結婚後,於1928年在此修建了一座供作避暑用的別墅。原建築已于文革期間被毀。1988年大陸政府照原樣予以複建。蔣老先生1949年第三度下野時,曾在此召開軍事會議,發號施令,指揮前線戰事。在別墅內還可看到當年的會議室,辦公桌,電話機,發報機等,令人似乎又回到了當年戰火紛飛的內戰年代,不禁不寒而慄。我忍不住在內心默默祈禱,希望中華民族再不要回到過去那種悲慘,恐怖,愚昧的內戰中去,否則我們的國家民族將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命運矣。

謝芷生,2014523日,維也納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佩怡 的頭像
    王佩怡

    王佩怡的部落格

    王佩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