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談任何有建設性的建言,好難啊
我會儘量小心,以免被刪了
從2007的"趕羚羊,草枝擺"的低級馬式文宣,馬迷式的尖叫與愛之適足以害之的發言...到選後還沒即位就宣怖的油電雙漲與輕佻的馬式文宣、UDN特有的黨工洗腦式貼文蓋版式人氣王......,哪一個沒有徹底"掌握輿論"? 有用嗎? 人家不跟你玩,轉去FB或PTT,讓傳統媒體不斷萎縮而已。
黨工沒有眼沒有耳,他們不會傾聽,也不會幫他們的主子廣結善緣,不止忽視民瘼,還以跟民怨吵架為樂,講不贏就貼標籤戴帽子的老招六年來始終如一。他們只有一張嘴只想民粹的掌握"話語權"。撩撥獨裁式假民意民粹的,不是別人,正是馬扁二人。
UDN曾經有人認真的檢討"不救DRAM,不配當總統"的蠢政策。希望這個錯誤的政策可以懸崖勒馬,還提出很多很前瞻的科技政策。
沒用,這個眼瞎耳聾忙著蓋版的政權不會聽,於是創造了上兆的國庫虧損,與全面潰敗的科技產業。甚至史無前例的在去年第四季出現旺季不旺的出口負成長。
曾有人對四大保險的錯誤政策,對挖東牆補西牆發動勞工與軍公教鬥爭的負稅與福利政策提出批評,但是沒用。昏頭又馬粹的財政政策造成了稅基流失,扁做不到的馬全做到了: 不論稽徵成本開征了軍教稅,卻把富人的稅負特別是資本利得的負稅大大減低。四大保險問題日趨嚴重、資金大外逃,FDI竟然搞到全世界倒數第二,只贏了非洲動蕩國家安哥拉,竟然連瘋狂金正日胡搞瞎搞下的北韓都不如。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707/34352143/
外資吸不到反而撤離 台不如北韓)
曾經有人對雲端產業與文創經濟提出諍言,也是沒用。剛愎自用的結果,竟然也一如預言一般的按表操課,準時完蛋。
曾經很多人提了不少科技與發展趨式,甚至明確的談到策略性產品單項的內容、趨式與做法,希望台灣能開創新局殺出血路,早在三四年前;
結果穿戴式裝置、電子商務、新世代ODM網路橫掃市場了,但是,台灣缺席了。
........
不想多說甚麼了,反正說了也沒用。要繼續拿民粹來卸責,或妖魔化自己的同志連戰、王金平來矇住自己的眼或合理化宮廷鬥爭也請便。像是東拉西扯對內用蔡英文挑起統獨、對外用反共恐共來"鞏固領導中心"的老套真的沒用,因為人民早看煩了,資訊多元的時代,這些老套真是夠煩了。
黨工自嗨自己創造的假民粹(連真民粹都不是)還自鳴得意,以為強佔了話語權就是可以玩馬式民粹,撲天蓋地的社論與黨工的千篇一律的腦殘附合事實上根本對情勢大崩壞於事無補,把問題的根源歸結於"新媒體"與"文宣"更顯示了不知問題重點的無可救藥。
事實上,我也認為馬政府如果有能力計畫、執行一件小小對的政策,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件,並且考核追蹤執行成效到底,他就可以起死回生,就可以得到甘於安穩害怕革命的中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認同,至少絕對不會陷於如此進退失據的冏境。
但是我也認同大大的辯論,"不要期待一台開了六十年的中古車又不換零件、不做保養的爛車,可以在最後一哩路不出大事"。現在任何建設性的建言,不是又被馬耳東風,要不就是助紂為虐。
"觸底"才是一件好事。
結構性的問題絕非塗脂抹粉,吃吃鹿茸補藥就可以解決,這個過程讓全民以至於大陸方面都徹底看清問題,檢討問題。
這或許才是真正的長遠之計。
昨夜的紅月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