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網路城邦/城市討論排行榜╱最新推薦]
[網路城邦/城市討論排行榜╱最新推薦] 
Explore DIRECTV

Enjoy HD DVR service in every room. Get every game every Sunday. Watch hit movies and shows anywhere. Bundle and save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Re]請大家記得【每次反核成功,就是更多的火力發電廠取代核電廠,因此,等同每年「處死」一些人。】
Apr 27th 2014, 15:30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07001908-260109
烏克蘭的能源啟示
中國時報 林基興 2014年03月07日 04:09
(作者為公益雜誌《科學月刊》社前理事長)

俄羅斯天然氣儲存量豐富,歐盟所需天然氣四分之一由它供應,其中8成管線借道烏克蘭。

台灣進口能源占總能源供給比例9成多,又是孤立一島能源供應體系,諸如戰爭、價格飆漲、無法取得等國安因素,則核能(「準自產能源」)為「最後靠山」。又如,2013年11月,日本北海道大學工學研究院教授奈良林直指出,沙烏地阿拉伯到2028年將無石油賣出該國。屆時,各方搶購石油,台灣怎麼辦?

燃煤傷害大於核電

影響民眾風險認知的主因為恐懼;反對者經常簡化而慫動有力地訴說科技風險、「專家名嘴」常在媒體誤導民眾;民眾傾向相信「最糟的可能性」。若要設想最壞情況,只要一輛油槽車爆炸,立刻著火、附近建物與地下瓦斯管路大爆炸、電線走火、剛好缺水、消防車全壞掉、交通堵塞無法接應、大風猛吹火勢、附近密集高樓與人口、殃及四周各大城市、再擴大到更多城市等。

美國環保署與哈佛大學研究顯示,燃煤電廠排放汙染,導致每年約3萬人死亡,但是核能電廠啟用60年來,輻射並沒導致一人死亡。

2007年,美國國家橡嶺實驗室在《科學》期刊發表的文章指出,產生同樣電力時,比較每年釋出的放射性,一般燃煤電廠(的煤灰)比核電廠多100倍以上,因為煤或天然氣都有相當成分的放射性鐳、釷、鉀、鈾因燃燒而濃縮。美國國家科學院與美國醫學學會等專業組織均聲明「燃煤電廠比核能電廠更危險」。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史畢格哈特為劍橋大學的「民眾理解風險」教授,福島事故後,他告訴媒體,願意住在核能電廠旁邊,因相較於地震海嘯的巨大摧殘與傷害(兩萬人死亡與失蹤),他不認為福島核能電廠釋放輻射是個「災難」,其威脅有限,而且能夠相當地量化其風險。

媒體常用最大倍率放大鏡檢視核能電廠問題,結果民眾就認為核能電廠常有安全事故。每增加核能電廠安全費用(所能減少人命損失很有限)就相對地讓燃煤電廠更便宜,而電力業因需選最便宜的方式發電,就會選燃煤電廠。因為燃煤電廠運轉期間導致多人無辜死亡,因此,每次選擇建立燃煤電廠就表示有這些數目的人又要被「處死」;其源頭只是為輻射恐慌。

反核者每次成功地停止或延擱核能發電的結果,就是增加使用石化燃料(因為再生能源還不成熟適用),則全球暖化與空氣汙染均重傷社會。法國經歷能源危機洗禮而脫胎換骨(核電占全部發電7、8成),輸出電力而減少汙染與暖化,其人民健康。

反核者宣稱諸如太陽能的綠能多好,但是,生產太陽能電池時需要氫氟酸、三氟化硼、砷、鎘等化合物,均毒害人體健康。若大規模使用太陽能,建設和維護屋頂太陽能板與其供電轉換系統時,每年將有不少人遭殃(電死)。家中備用供電系統常為柴油機(柴油發電應急為普世作法。我國桃園大潭天然氣發電廠也用柴油備援),產生嚴重健康效應,因柴油排氣包含已知致癌物。

反核者的社會責任

2000年10月8日,有恆春讀者投書媒體〈家在核三邊〉一文,說當年核三建廠時抗爭(就像目前貢寮人抗爭核四建廠),以為核能電廠方圓「10公里內的人、動植物、甚至海域都會因輻射而得癌死亡」。但是20幾年來,恆春日漸繁榮,「證明了當時的抗爭有些短視」。由此可知,單純的民眾易受誤導而深怕核電廠。

最近烏克蘭事件,可讓反核者反思其社會責任?

.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佩怡 的頭像
    王佩怡

    王佩怡的部落格

    王佩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