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去年12月26日,適逢其第二任內閣滿一周年之際,參拜了靖國神社。這是繼小泉純一郎於2006年參拜靖國神社之後,又一次由日本首相親自參拜了靖國神社。此一舉動激起了中日與日韓間關係的高度緊張。承蒙此間華人不棄,希望我能針對此事,給日本駐歐盟代表寫一封抗議信,表達旅外華人對此事的憤慨與不滿。本應欣然接受,但由於我從外地歸來不久,身心均感疲憊,而過去又沒有寫過此類信件的經驗,恐怕寫不好,辜負了大家的期望,因此不敢接受此一重托。但答應無論如何,都要對此事件敘述一下自己的感想與看法,故決定寫下此一拙文。
什麼是靖國神社? 可能不是所有讀者都清楚。其實要不是日本於1978年,將二戰期間的十四名甲級戰犯的靈位遷入祠內,那麼日本的靖國神社與各國普遍設置的忠烈祠或烈士陵園,其性質並無太大差異。因此過去日本天皇年年都前往祭拜,國際上幾無人抗議過。但即使沒有引入甲級戰犯,由於靖國神社內供奉的亡靈都是明治維新後戰死的日本軍人。而明治維新後,正是日本對外不斷擴張的時期。其所發動的無一不是侵略戰爭。受日本對外擴張犧牲最大的就是中國與韓國(朝鮮)。韓國甚至自1910年至1945年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而中國的臺灣與東北也曾遭日本先後殖民。因此嚴格說來,日本靖國神社內部供奉的幾乎全是侵略者的亡靈。這與我國為抵抗外來侵略而捐軀的陣亡將士英靈興建的忠烈祠,仍有著本質的區別。
日本1978年將二戰期間,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十四名甲級戰犯的亡靈遷入靖國神社內,就已埋下了日本右翼政客準備于時機成熟時,全面推翻日本于二戰期間犯下的戰爭罪行的伏筆。因為十四名甲級戰犯可說是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代表。否定他們既否定了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正當性,反之即既接受了其正當性。日本右翼政客根本不承認戰爭有正當與否的區別。安倍於2013年4月在國會答辯時稱,何謂侵略,在國際上並無定論。日本之所以被指責為侵略,完全是因為戰敗的緣故。就是一個典型而突出的例子。因此日本右翼政客不認為他們發動的侵略戰爭有何不對。抗戰期間,中國因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死去了約三千五百萬軍民。在他們看來,這只是戰爭的必然結果,日本對此並無責任。而南京大屠殺,在東北用活體做細菌實驗,以及強迫良家婦女做慰安婦等慘絕人寰的暴行,即使真有其事,也是戰爭中無可避免的正常現象,因此中國人實不必對此過於大驚小怪。這就是日本右翼政客對侵華戰爭的普遍看法。要他們認錯,要他們道歉,比在溪邊按牛頭喝水還困難。
明治維新前的日本,國力遠遠比不上中國,因此不能構成對中國的威脅,但即使如此,唐,明,清歷代,日本仍對中國沿海,尤其是歷史上作為中國屬國的朝鮮進行了干擾,甚至入侵。明治維新後,日本快速完成了現代化的進程。尤其是工業化促使他們擁有了現代的槍炮與船艦。甲午戰爭前,日本就是看清了當時滿清的軍力已落後於他們,才敢悍然發動戰爭。即使當時的中國人口,幅員,比日本大了十倍,乃至二十幾倍,但由於工業落後,武器不如人,中國仍慘遭失敗, 使臺灣,東北部分地區,朝鮮,繼琉球之後都落入了日本手中。甲午戰爭後,中日兩國國力的差距非但沒有縮小,反而拉大了。因此才有了後來的“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乃至日本對中國的全面入侵。
1941年中國與美國同時加入了同盟國,並於1945年同時接受了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成了戰勝國,多少洗刷了自甲午戰爭以來,屢屢敗給日本的國恥。但難免有人會質疑,如果當年沒有加入同盟國,中國還能憑一己之力戰勝日本嗎? 或許通過“持久戰“,以空間換取時間的辦法,中國終究仍能戰勝日本。但這只是中國人一廂情願的想法,日本人卻絕不會作如是想。他們只承認敗給了美國,從未承認敗給了中國。究竟誰說得對,只有等下次中日決戰時,才能獲得最終答案了。但我們需要提醒日本右翼政客的是,今日的中國早已不是甲午戰爭時期的中國了,也不是“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了。過去中日交戰,中方之所以屢屢屈居下風,不是因為中國軍人不如日本軍人驍勇善戰,而是由於中國的武器過於落後。往往對方已開了三發子彈,我方連一發都還開不出去。甚至為著與鬼子拼命,連大刀長矛也端了出來,自然要吃虧。但今日中國的軍事科技已迎頭趕上了西方,再不怕日本拿新式武器來壓制我們了。
日本要想恢復成一個正常國家,廢除和平憲法,擁有集體自衛權(實即交戰權),站在日本的立場,並不難理解。日本向來是個不甘雌伏,並以好戰,敢於以小博大出名的國家。歷史上除了對中國發動戰爭外,也對美,俄發動過戰爭。但中,韓對日本的此一意圖,充滿憂慮,並堅持反對立場,也是可以理解的。原因是日本的所謂正常國家,將伴隨著其軍國主義的死灰復燃。這對過去深受過日本軍國主義蹂躪,荼毒的中韓兩國而言,其憂慮,並堅持反對的立場,自是必然的反應。雖然有一些西方國家,包括美國,也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表示了不以為然的態度,但他們沒有直接遭受過日本的蹂躪,荼毒,親身經歷過日本軍國主義的禍害,是很難體會到中韓兩國人民內心的真實感受的。從而也很難理解中韓兩國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以及充滿大和民族主義的右傾言行,表現得如此深惡痛絕,並憂心忡忡。
德國與日本都是二戰期間的軸心國成員,也同樣是戰敗國。但戰後受到的待遇,和其後的表現卻很不一樣。德國戰後被分割為東西兩部分,首都柏林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東部由蘇聯控制,西部由美英法控制。於是在同一個德國內,出現了兩個政治上與軍事上對立的國家 -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自此德國已很難再崛起為威脅鄰國的世界強權了。而即使自1990年東西德統一後,由於德國人對過去表現的徹底悔悟,以及堅決與納粹時期的錯誤路線劃清界線,而獲得了歐洲人民與世界人民的完全信賴與接納。人們已不再將德國的發展視為人類和平的威脅了。
而反觀日本。二戰結束之初,由於美國深受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及太平洋戰爭中的慘痛教訓,也決心好好教訓,並改造日本一番。他們派軍隊佔領了日本,給日本套上了“和平憲法“的緊箍咒,裁撤了日本的軍隊,並將其改造為自衛隊,剝奪了其交戰權。把天皇從神壇上請了下來,使其人格化,作為國家的虛名元首,一如其他君主立憲國家一樣。然而不久隨著東西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陣營對峙形勢的出現,日本在美國為一己的戰略利益考慮,扶持下,卻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成了美國手中的馬前卒,或一條兇惡的狼犬了。自安倍去年上臺後,更出現了頑固堅持復辟軍國主義,意圖改變二戰後國際秩序的囂張行徑。由於美國一心欲實行戰略平衡,重返亞太的政策,以遏制中國的崛起,執意扶持日本對抗中國,對安倍復辟軍國主義採取了視而不見的姑息,放任態度,因此目前僅憑中韓兩國之力,恐難以阻擋日本走向軍國主義的趨勢。
其實日本表面上採取的一系列反華行動,其最終要針對的是美國,而非中國。此正所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試問,是誰向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迫使其無條件投降? 是誰替日本打造了和平憲法,使其淪為了沒有交戰權的不正常國家? 是誰長期派駐軍隊看管著日本,使其難以徹底翻身? 是誰在1985年通過廣場協議嚴重打擊了高速發展的日本經濟,使其從此一蹶不振? 這一切難道不都是美國幹的嗎? “冤有頭,債有主“, 安倍與日本右翼政客們要真有種,就去找美國人算帳好了,幹嘛弄到中韓的頭上來呢? 日本是個善於隱忍的民族,時機到來,他們手中的這把劍終究還是會指向美國的。美國如果不及早覺察,並有所準備,必將被殺個措手不及。
謝芷生,2014年1月24日,維也納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